<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氣正心遠——嶺南山水畫學術展』展出 十八位藝術家以丹青水墨詮釋『嶺南畫派』的魅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3月18日上午,“氣正心遠——嶺南山水畫學術展”在肇慶美術館開幕,來自全省各地最具代表性的18位嶺南山水畫藝術家的精彩力作亮相。180余幅作品展示了當代嶺南畫派創作的最新水平,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藝術盛宴。

        “氣正心遠——嶺南山水畫學術展”日前在肇慶美術館舉行。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澳門大三巴》 (紙本設色) 張彥

        《薄暮時分》 (中國畫)葉其嘉

        展覽主題:“氣正心遠——嶺南山水畫學術展”

        展覽時間:3月18日—3月27日

        展覽地點:黎雄才美術館、肇慶美術館

        大自然的雄偉壯麗、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風情、海邊浪漫風景、城市處處皆景、鄉村家園新畫卷……以點畫線條的律動、水墨色彩的沖擊描繪了新時代嶺南的美好河山。3月18日上午,“氣正心遠——嶺南山水畫學術展”在肇慶美術館開幕,來自全省各地最具代表性的18位嶺南山水畫藝術家的精彩力作亮相。180余幅作品展示了當代嶺南畫派創作的最新水平,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藝術盛宴。

        據悉,本次展覽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指導,黎雄才美術館、肇慶市美術家協會、肇慶市中國畫學會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記者走進精心布置的展廳,如同跟著鏡頭一般,徜徉在山水間,沉醉水墨中。從王永《閘坡大角灣》到黎柱成《葉劍英詩意·七星巖》,從劉思東《遠方》到宋陸京《問道》,從張東《秋池》到陳映欣《幽林》等作品均以小品畫為主,氣韻生動,渾厚凝練,又俊爽清峭,雅腴靈秀,迤邐飄逸;題材豐富,根植于祖國名山大川、風景名勝,呈現出筆墨精神與山川造化的相映成趣,文化內涵與視覺張力兼而有之的現代美學特征。

        “氣正心遠”這個專題展去年曾在十香園紀念館展出。在中國古代書畫的相關論著里,山水畫的“氣”主要體現在境界里,在創作中,要使作品充滿正氣,充滿正能量,氣正方能心遠。此次展覽以“氣”為媒、畫為“體”,凝聚了方楚喬、莫肇生、黎柱成、葉其嘉、黃唯理、王永、張彥、蔣彥、黃國武、陳映欣、蔡擁華、鄭阿湃、宋陸京、潘小明、劉思東、張東、陳粵丹、陳水興共18位山水畫家。他們來自全省各地,是嶺南畫壇山水畫領域頗具代表性的畫家,他們以自己的作品闡釋著各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體系、不同表述元素之狀態,為觀眾共筑起嶺南山水畫的藝術生態。此次展出的180件作品守正創新,兼容并蓄,既傳遞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品格,保留嶺南文化之特點,又建構自我文化認同之特性,呈現藝術家對當下多元的文化思考和藝術表達。

        中國美協理事、廣東省文聯原二級巡視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專職副主席王永在致辭中講到,這是一個既輕松又沉甸甸的展覽。輕松是因為展出作品多為小品,這很能反映藝術家最真實最輕松的狀態。沉甸甸是因為展覽名為“嶺南山水畫學術展”,這會讓人聯想到嶺南畫派,其山水畫在當下的發展狀況。希望展覽的舉辦能引起大家對廣東山水畫創作產生思考。

        肇慶作為黎雄才故里,嶺南山水畫重鎮,展覽在此舉辦無疑為肇慶地區的山水畫藝術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不僅弘揚嶺南畫派的技法與精神在肇慶賡續綿延,還助推肇慶打造成為嶺南畫派創作基地和全國寫生基地的布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肇慶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開幕式上,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副主席黎柱成作為藝術家代表向肇慶美術館捐贈了一幅山水畫《松風雄才》,該作品由此次參展的多位藝術家合作而成。開幕式結束后,參展藝術家與多位嘉賓在美術館三樓舉辦了學術研討會,就嶺南山水畫發展展開了討論。展覽將展至3月27日。

        西江日報記者 袁麗娟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