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姚村炮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前來觀看助興。 西江日報記者 曹笑 攝
逾兩千年的嶺南文化,見證了廣東歷史的發展,承載著廣府人身份認同和集體記憶,而非遺文化,正是廣府文化的精粹,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是廣府文化記憶中一抹亮色,肇慶高要春社就是其中之一。在高要春社慶典中,搶炮活動最為常見,場面熱烈而壯觀。
搶炮是嶺南民間節慶中男青年參與的一項競技活動(如今一些搶炮活動也有女青年參與)。高要的搶炮不但保存著嶺南的搶炮傳統,而且呈現出濃烈的地域特色。高要春社慶典中常見的有新婚炮、添丁炮、龍母炮等吉名。
今年農歷二月,高要區國家級非遺項目“民間社火(高要春社)”慶典活動在高要活道鎮、白土鎮等地陸續登場,成為百姓慶祝豐年和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幸福聚會。高要春社是以社祭為核心的一項民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在不同的鎮村,其表現形式也是多姿多彩。
在活道鎮,春社慶典活動日最熱鬧環節就是燃放“添丁炮”。3月4日,農歷二月十三,活道鎮姚村一年一度的添丁花炮再度鳴響。當日,紅色的鞭炮在村內操場上綻放,十二只添丁炮順利升空。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氛圍。隨著花炮一聲響,一枚紅色的“炮頭”飛上天,參與搶炮的村民在下面目不轉睛地盯著,經過爭搶,象征著“彩頭”的炮頭被一位幸運兒高高舉起,他還獲得“添丁”家庭準備的禮物,眾人扛著禮品繞場歡跑以示走好運。熱烈歡快的搶炮活動,匯集和綻放了人民慶祝添丁的喜悅,寄托風調雨順、生活安康的美好祝愿。
據了解,“添丁炮”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要春社”重要組成活動,已傳承了數百年。高要春社沿承中國傳統社祭,從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延續到三月初,各鎮村依從約定俗成的排期,錯開日子慶祝,歷時一個多月,是嶺南節期最長的民間慶典之一。春社的民間俗稱有:土地誕、龍母誕、奉香、放炮、雞仔炮、食茶果、行村、還炮節、開耕節、青龍節、洪圣寶誕等不管以何種表現形式,其核心都與高要春社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今年的高要春社民俗活動特別熱鬧。在保留傳統慶典活動的同時,“高要春社”還糅合了嶺南文化元素,如醒獅表演、放禮炮等,各種異彩紛呈的活動,吸引了來自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的游客慕名而來,好客的主人家設宴款待各方親朋好友,甚至素不相識的四方游客,體現了高要地區人民群眾真誠、熱情待人的村風民風。 西江日報記者 胡美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