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廣源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 西江日報記者 胡源愿 攝
西江日報記者 胡源愿
走進肇慶市榮源龍高級中學,一塊刻有“崇德尚美 求真務實”的校訓石格外顯眼,這是榮源龍高級中學創始人黎廣源先生對學生的殷殷期待。
黎廣源,香港同胞,原籍肇慶市高要區白土鎮竹根村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與父親黎榮發先生回到家鄉白土鎮,辦起“三來一補”加工貿易。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黎廣源先生慢慢在肇慶這片養育他的土地上興辦企業,并開展慈善公益事業。
談及父親對他的影響,黎廣源說:“我18歲時到父親的制衣廠當學徒。在父親的要求下,我連續三四年都睡在流水線的裁床上面。每天制衣工人7:30上班,我必須在他們到崗之前就起來,直到后來我才明白父親這樣安排的良苦用心,是想讓我體會工作的艱辛,目前所享受到的物質條件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必須要靠自身努力。”這段經歷助他最終樹立“勤到不可再勤,儉到不可再儉”的人生信念。
“言利,但絕不唯利是圖;見利思義,視不義富貴為浮云”,是黎家幾代傳承的人生哲學。
黎廣源之父黎榮發先生于1996年獨資捐建的鎮雕廣場,如今是白土鎮的行政中心之一,也是白土人民休憩的好去處。黎榮發先生常常教導兒子,“你的身家可以破產,但人格不能破產”。因此,當黎廣源能夠獨當一面,越來越富裕的時候,也開始像父親這般思考,我能為家鄉做些什么?最終他找到答案——讓家鄉變得更美更好。
1993年,黎廣源正式在高要區白土鎮辦廠,十幾年間,榮源龍制衣廠從只有100多臺衣車的小車間,發展到規模高達3000多人的高要三大外資企業之一。黎廣源說:“為了回饋家鄉,榮源龍制衣廠大多數員工都是肇慶本地人,廠里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是從本地員工中培養的。”
情義不變,善舉不停。黎廣源對自己要求勤儉,但對慈善公益事業卻很“奢侈”。從1996年到2021年,他先后捐資興建廣源路、宋隆中心小學的教學樓、操場、一龍乒乓球館等重要設施,增進家鄉人民幸福指數,帶動家鄉經濟發展。同時,他還積極捐款捐物支持高要抗洪救災、抗疫、扶貧等工作,并連續5年為白土宋隆中心小學頒發獎學金。
在眾多善舉中,黎廣源尤其熱衷于教育事業。他動情地說:“我們希望盡可能地在肇慶這片土地上創造一些可以流傳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盤生意,一份沒有社會價值的名利。”想到高要區的白土、金利、回龍、蛟塘等鎮沒有高中,當地居民子女的入學特別是對優質學位的需求較為迫切,2021年黎廣源投資3.9億元,將占地面積約62000平方米的原榮源龍制衣廠二期廠房用地,除保留一棟行政綜合樓外,原來的舊廠房全部拆除,以國家示范性高中的標準重新規劃、建設整個校園的建筑,打造成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榮源龍高級中學。黎廣源還組建實力雄厚的教學及管理團隊,邀請三位重量級校長,為榮源龍高中的建設出謀劃策。黎廣源表示,學??商峁?800多個優質學位。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將加大教育投入,引進先進的教學人才,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為推進肇慶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學生眼中黎廣源不是一位企業家,而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榮源龍高級中學建成后,黎廣源經常走進課堂、走進運動場,詢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及學校有沒有需要改進之處,認真聽取學生的反饋,并組織專班進行研討、改進。黎廣源對學生寄予厚望,希望在這里學習的孩子能吃苦耐勞、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他始終相信,只要“老師德才兼備,學生有規有矩,學習生活的配置做到位,學校自然就能辦好”。
談及肇慶這些年的變化,黎廣源很有感觸,現今市民的文明素養、交通出行、人居環境水平都得到顯著提升。目前,肇慶新區建設穩步推進,一大批龍頭企業、優質學校、綜合性三甲醫院、國際酒店紛紛落戶,肇慶—香港西九龍高鐵的開通、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將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僑胞返鄉創業。
當得知能參加鄉賢大會,黎廣源心情十分激動。他認為,此次鄉賢大會體現了肇慶市委、市政府對鄉賢的重視和肯定。作為鄉賢的一員,其將會積極宣傳家鄉發展情況,引導更多鄉賢人才回鄉反哺家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