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澤被后人”而不“竭澤而漁”(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今天可能要讓你們失望了,這次討論的不是發展問題,而是保護的問題。”

        2016年1月5日,重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開門見山。從這次座談會開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旋律。

        大江奔流,澤被兩岸。如何對待母親河?大開發還是大保護,謀當下還是謀長遠,選擇之間見立場、見黨性、見初心。

        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的政績,“澤被后人”而不“竭澤而漁”,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選擇。

        “澤被后人”而不“竭澤而漁”,必須彰顯歷史擔當——

        “自然界的命運和人類息息相關。我們是在為歷史、為民族做這件事。”總書記的話語深情而有力。

        沒有歷史擔當,就沒有非常之舉;沒有非常之舉,就很難扭轉困局。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動真碰硬、攻堅克難,一仗一仗打,一錘一錘敲。

        “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為了讓母親河休養生息,實施十年禁漁,23.1萬名漁民退捕上岸;雷霆治污,整治非法碼頭,沿岸化工企業遷移或關停;劃出法律紅線,用霹靂手段保護一江清水……

        新時代10年,我們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下大力氣治理水環境污染,“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多措并舉推動農村環境整治,“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十年攻堅,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在成為現實。

        “澤被后人”而不“竭澤而漁”,必須增強歷史主動——

        河北塞罕壩,總書記一直牽掛于心。從“一棵松”到百萬畝的綠色奇跡,三代人接續奮斗把荒原變林海,為京津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2021年8月,總書記來到這里,面對著滿目蒼翠,他對三代林場職工說:“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

        山西右玉,也是總書記常常提起的地方。一場延續了70多年的綠色接力,21任縣委書記帶領干部群眾,一任接著一任種樹,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2020年考察山西時,總書記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迎難而上、艱苦奮斗,久久為功、利在長遠。沒有堅定的歷史主動精神,不可能有幾十年如一日的戰天斗地、改天換地,也沒有寶貴的“塞罕壩精神”和“右玉精神”。

        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底色。從黃土高原走來,總書記對水土流失的危害記憶深刻;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先后5次赴長汀調研,推動水土流失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已連續10年同干部群眾一起參加首都義務植樹,“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

        新時代10年,愛綠植綠護綠蔚然成風,我國森林覆蓋率增至24.02%,沙化土地重點治理區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澤被后人”而不“竭澤而漁”,必須強化歷史自覺——

        只有具備高度的歷史自覺,才會對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有清晰的認知。

        在共產黨人眼中,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是一場接力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個人都要跑好屬于自己的“這一棒”。

        總書記以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對干部干事提出要求,“既要謀劃長遠,又要干在當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

        在福建福州工作時主持編制“3820”戰略工程,在浙江工作時研究提出“八八戰略”……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重要方法論,“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新時代10年,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我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干的都是“澤被后人”的好事實事,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時代新征程,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干,我們就一定能干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18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