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以鄉村產業振興推動“百千萬工程”開局起勢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基?,F場會旨在通過各個縣(市、區)之間的互學互促,現場觀摩、現場交流,動員引導各地各部門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上各展所長、賽龍奪錦,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西江日報記者 林琳

        嶺南春早,土膏正潤,春種備耕的忙碌圖景在肇慶的田野上漸次展開,讓人感受到肇慶鄉村振興的暖意。

        春光不待夢里人,全面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肇慶舉步生風。3月2日,距離驚蟄還有4天,肇慶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百千萬工程”鄉村產業振興現場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基?,F場會旨在通過各個縣(市、區)之間的互學互促,現場觀摩、現場交流,動員引導各地各部門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上各展所長、賽龍奪錦,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全鏈條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這其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是關鍵抓手。通過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不斷拓展新產業、培育新業態,打造“種養—加工—銷售—服務”農業全產業鏈。

        現場會上,高要區大力推動羅氏沼蝦全產業鏈發展的做法給參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羅氏沼蝦的育種、養殖到流通、銷售,高要區堅持一體發力。參會人員來到位于金渡鎮的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水產暨預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在貨如輪轉的交易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羅氏沼蝦交易時間集中在上午,日平均銷量4萬公斤,交易額330多萬元;淡水魚交易時間集中在凌晨2時到早上7時,日平均銷量2.5萬公斤,交易額250多萬元。

        在水產交易中心的預制菜飲食手信一條街內,大家還品嘗了芥末羅氏蝦、倫太太龜湯等種類繁多的預制菜產品,紛紛贊嘆“色香味俱全”!

        蓬勃發展的預制菜產業為羅氏沼蝦深加工開辟了新賽道。在去年首屆高要羅氏沼蝦節上,肇慶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以羅氏沼蝦為主的八款不同口味即烹式預制菜品。今年年初,高要預制菜產業發展再傳捷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高要“中國羅氏沼蝦預制菜產業之鄉”區域特色品牌稱號。

        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今年春節,位于蓮塘鎮的一二三產融合田園綜合體哈哈樂農耕文化園游客數量突破6萬人次,拉動了周邊鄉村游等快速發展?,F場會上,在參觀園內高要農投“稻·藕蝦共作”生態農業示范基地、西江蝦谷展示館等后,參會人員對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

        據介紹,高要區正在建設以僑鄉鄉愁文化為主題、突出羅氏沼蝦全產業鏈、長80公里的“古韻高要 宋隆僑鄉”鄉村振興示范帶大環線,串起蓮塘羅氏沼蝦、金渡預制菜、活道大米等專業鎮,加快建設一批三產融合、鏈條互融的鄉村振興綜合體,不斷延伸農業全產業鏈,持續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做好“土特產”文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近年來,肇慶各地積極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產”,探索“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把一些土生土長的小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聚焦“土特產”,走出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現場會提出,我市將大力實施“成百上千”工程,通過挖掘開發“土特產”,打造畜禽、蔬菜、水果、水產、糧油、竹子、預制菜、南藥、花卉、微生物等10個百億農業產業集群,盡快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制菜寫入文件,預制菜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我市擁有預制菜企業27家,建有肇慶預制菜產業聯盟、肇慶預制菜原材料供應商聯盟等平臺,還成立了預制菜產業基金,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8.9億元?,F場會提出,我市將發揮現有優勢,推動預制菜生產企業與原材料供應、冷鏈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肇慶高要)預制菜產業園建設,做大做強具有肇慶特色的預制菜產業集群。

        竹產業是全球公認的綠色富民產業,“以竹代塑”倡議受到全球廣泛關注。我市竹林面積約172萬畝,去年產值約44億元。其中廣寧縣竹林面積約108萬畝,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2月24日,廣寧縣召開了竹產業大會,提出要加快推進“三區一基地”(新示范園區+傳統加工集聚區+旅游區+種植基地)建設,建成省級竹子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級竹產業示范園,打造全省最大竹產業集群。

        肇慶作為農業大市,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優質農產品種類豐富,消費市場廣闊,“土特產”大有文章可做,也必將把這篇大文章做成做好,體現肇慶特色、展現肇慶優勢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

        打響“肇字號”農業品牌

        農產品銷得好不好,品牌強不強是關鍵。

        去年以來,肇慶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工程,積極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持續推動每個涉農縣(市、區)落實1個大宗特色農產品開展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德慶貢柑、四會蘭花、封開杏花雞等肇農優品持續熱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肇慶有76個農產品入選全省“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但數量還不夠多,質量還有待提升。深入實施農業品牌培育行動勢在必行。

        現場會上,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在會上提出,接下來,我市將通過“抓融合、強品牌”,把農業當作工業辦、農田當作車間做,推動農業規?;?、產業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讓肇慶的農產品品牌聲名遠播。

        以高要大米為例,高要區注重做強大米的區域公共品牌,全區現有“壹號大米”“狀元大米”等30個品牌以及西江米酒、永益河粉等系列特色加工產品。“新家歡”牌活道大米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粵字號”農業品牌稱號,可謂“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

        圍繞強化農業品牌塑造,我市將持續擴大羅氏沼蝦、柑橘、預制菜、杏花雞、絲苗米、茶葉等品牌影響力,力爭未來兩三年全市“粵字號”品牌突破100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突破100個,不斷擦亮“肇農優品”底色成色。

        做大做強肇慶現代農業,打好打響肇慶農業品牌,用農業活水澆灌鄉村沃土,以鄉村產業振興、農業強市建設推動“百千萬工程”不斷躍上新臺階,肇慶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