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肇慶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向縱深發展 擦亮“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名片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將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引進一批大型國際性體育賽事,同時積極打造自主特色賽事并加強職業體育發展,通過體育平臺不斷擴大對外合作交流,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城市品牌。

        肇慶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發展,圖為我市學生表演柔道操。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西江日報記者 劉浩輝 通訊員 陳小波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將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引進一批大型國際性體育賽事,同時積極打造自主特色賽事并加強職業體育發展,通過體育平臺不斷擴大對外合作交流,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城市品牌。

        過去一年,肇慶體育亮點紛呈。一方面,我市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出臺多項專規及政策文件,包括《肇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肇慶市“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方案》。8個縣(市、區)均出臺了轄區內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編制了全民健身補短板工作方案。完成了一批基層體育設施的配建,持續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對外開放。對全市14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破損的戶外健身器材進行了更換。全市36個公共體育場館均完成信息化管理并實施了免費低收費開放。認真開展廣東省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另一方面,在第十六屆省運會上,肇慶市代表團共派出1271名運動員參加競技體育組36個項目的比賽,派出127名運動員參加群眾體育組10個項目的比賽。

        與此同時,我市去年積極辦好各類國家級、省市級體育賽事活動。承辦2022年中國足球協會會員協會冠軍聯賽(分區賽、總決賽)、“我愛足球”全國五人制(女子U17)青少年錦標賽、中國足球協會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以及廣東省足協杯決賽、廣東省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等多項足球賽事、2022粵港澳大灣區賽車節·場地賽、粵港澳青少年高爾夫球巡回賽·肇慶站等國家級、區域性重大賽事活動,肇慶高水平高質量高效能辦賽得到多方一致好評。肇慶奧動隊首次參賽就奪得了中國足球協會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冠軍,有力推動我市足球運動的發展。承辦了廣東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蹦床、體操兩個項目的比賽,圓滿完成了承辦任務。賽事接待及后勤保障工作得到省體育局及全省參賽隊伍的點贊。

        一項項體育盛事背后,是肇慶對體育事業的重視。近年來,肇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致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不斷加快體育場館建設,豐富體育服務供給,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肇慶體育領域的優勢和魅力不斷體現,體育發展邁上新臺階。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體育經濟,辦好重大體育賽事和肇慶馬拉松、龍舟賽等品牌賽事,發展徒步、攀巖、定向越野等休閑體育,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自主特色賽事方面,我市將傾力辦好肇慶馬拉松、龍舟賽等特色賽事,積極探索航空運動、露營等新業態項目發展,全力打造肇慶馬拉松等系列自主IP賽事。

        “肇慶將主動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作為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提升肇慶城市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肇慶立足“山湖城江”的城市格局,利用省運會期間建設改造的運動場館,結合豐富的辦賽經驗,積極申辦了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省級等高水平賽事,不斷擦亮“大灣區運動之城”品牌形象。

        據悉,2023年肇慶積極申辦20多項重大體育賽事活動,其中,全國田徑大獎賽將于4月在肇慶體育中心舉行。從2005年開始,肇慶就積極爭取承辦全國田徑大獎賽,完善的賽事保障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肯定。肇慶市舉辦該項賽事累計達到十三年,曾多次被評為全國田徑優秀賽區。全國田徑大獎賽系列賽(肇慶站)是加快廣東體育強省建設十大國內品牌賽事活動之一。

        此外,廣寧古水河徒步、端午龍舟賽、8月8全民健身日、肇馬、德慶馬拉松、懷集攀巖等重點特色賽事活動今年將輪番上演,體育賽事“遍地開花”,持續推進我市全民健身運動向縱向發展,擦亮我市“粵港澳大灣區運動之城”名片。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