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下帥鄉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西江日報通訊員 趙帥 攝
西江日報記者 伍菁
仲春二月,走進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以下簡稱“下帥鄉”),藍天碧水秀山,民族風情濃郁,農業提質增效,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下帥鄉是廣東省七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也是肇慶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肇慶通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文化為核心、以鄉村生態環境為基礎,高位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入目皆風景,這里的生態環境實在是太美了!”在風光旖旎的牛仙谷景區,游客不禁對景區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發出贊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帥鄉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覆蓋率77%以上,發展文化生態旅游是下帥鄉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下帥鄉深入挖掘壯瑤牛文化,把民族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產業資源“串珠成鏈”,大力開發拓展具有民族風情的生態旅游,盤活農村資產。牛仙谷集奇峰異石、瀑布飛泉、牛仙湯泉、古道尋幽、索橋聽浪、品壯瑤情、燒烤野趣于一體,是游客避暑、親近自然、遠離喧囂、悠閑娛樂游玩的好去處,接下來,該景區還將拓展開發野外漂流、峽谷溯溪、森林探險等休閑探險娛樂體驗。
穿行在壯瑤紅酒坊,空氣中彌漫著酒香,隨處可見釀酒壇。“貝呀儂哎……山歌出口不能收,杯中有酒不能留,酒滿敬客我先喝。”壯族姑娘韋紅兵是壯瑤紅酒坊負責人,也是壯瑤紅釀酒技術第五代傳人,她正在用壯語熱情地歡唱敬酒歌。韋紅兵介紹,壯族的酒文化歷史悠久,每逢農歷七月初七,壯族瑤族年滿16歲的女孩子都會在母親的帶領下親手釀制第一壇黑豆酒作為出嫁時貴重嫁妝,被譽為壯族瑤族的“女兒紅”,當日還會舉行釀酒封壇儀式紀念壯族瑤族美妙的愛情故事。“當前,壯瑤紅酒年產近10萬斤,年產值1000多萬元。”韋紅兵表示,壯瑤紅酒坊將按照“講故事、釀好酒、嘗美酒、辦節日”四大策略,不斷提高壯瑤紅酒知名度,凸顯民族風情,進一步擴大產能、拉升銷量和豐富體驗。
“有酒有肉,吃喝不愁。”壯瑤紅酒搭配下帥牛肉甚受消費者喜愛。下帥鄉氣候溫和、水源純凈、陽光充足,具有發展黃牛產業的良好生態條件,純生態養殖的下帥黃牛,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現全鄉養殖黃牛有1800多頭。下帥鄉黨委書記劉劍飛表示,下帥鄉將在“牛文化、牛產業、牛美食、牛旅游”四大方面著手,建立“帥牛”區域性品牌,發展牛美食和深加工,建設牛主題親子樂園,促進“文、農、旅”三產融合。
下帥鄉不僅有香醇濃郁的壯瑤紅酒,還有清新淡雅的單叢茶。據了解,下帥鄉在20世紀80年代便開始種植單叢茶,經過多年的培育優化,已形成極具當地特色的茶葉品種,具有型美、色潤、高香、味甘的品質特性,現有單叢茶企業共3家 ,發展單叢茶種植面積超1500畝,輻射帶動30多戶農戶發展單叢茶產業,每年采茶制茶季節可帶動就業200多人次,生產單叢茶春茶、秋茶成品約1.3萬斤,年產值逾650萬元,被授予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稱號。劉劍飛表示,下帥鄉計劃實施“蓄水養魚”策略,不斷培育壯大單叢茶產業,將開展茶葉科普、研學、體驗、品鑒等系列活動規劃建設單叢茶體驗園,把茶產業與民族文化、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延伸產業鏈,推動產業振興、旅游振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下帥鄉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民族地區鄉鎮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精神,積極搶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肇慶市推進下帥鄉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的重要機遇,緊緊圍繞嶺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建設,寫好農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大力發展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策劃好“月月有節”農文旅節慶活動,努力把下帥鄉建設成為文旅廊道最美節點之一,從而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吸引游客到民族鄉看鄉景、品鄉味、憶鄉愁,帶動各行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