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廣場內的第三衛生間干凈整潔。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攝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前段時間,哈爾濱一6歲男孩被母親帶入女廁事件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呼吁應在公共場所推廣第三衛生間等設施,以解決父母帶異性孩子、子女帶異性老人外出如廁不方便的問題。端州城區目前的第三衛生間設置情況如何?市民對第三衛生間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又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是指廁所中專門設置的,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主要是指女兒協助老父親、兒子協助老母親、母親協助小男孩、父親協助小女孩等。
2月17日下午,在城區東門廣場一側的公共衛生間,保潔員張姨正用抹布仔細清潔第三衛生間里的扶手。在這衛生間里,成人坐便位、兒童坐便位、兒童小便位、成人洗手盆、兒童洗手盆、嬰兒護理臺等設施一應俱全。據張姨介紹,使用第三衛生間的多數為老人,少見有家長帶孩子入內如廁。
在現場采訪期間,有數位寶媽帶著孩子走進女衛生間,并沒有選擇一旁的第三衛生間。其中一位寶媽邱女士表示,并不了解第三衛生間的使用功能,“看到有無障礙衛生間的牌子,以為是殘障人士專用。”
商超的第三衛生間設置情況又如何?據敏捷廣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商場內共設有13個第三衛生間,配備了上鎖門、專用的大小號馬桶、安全扶手、應急呼叫器等。管理人員定時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安排處理,確保其正常使用。
記者現場發現,大部分帶孩子如廁的家長都對商場里的第三衛生間視而不見,過而不入。市民謝女士的兒子3歲半,她選擇帶孩子進入女衛生間如廁。當記者詢問是否知道該商場有第三衛生間時,謝女士表示:“此前并不了解,以后肯定會使用,這樣方便太多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端州城區大部分景區、醫院、商超、環衛公廁等都設立有第三衛生間,其中歸屬端州區管養的第三衛生間約有150個。為何第三衛生間的利用率普遍不高?記者調查發現,原因之一是市民對第三衛生間的認知普遍不高,這反映了第三衛生間的宣傳力度、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市民對第三衛生間的認識,我市除了確保衛生間日常保潔工作外,還在去年升級改造“寶月驛站”和“七星驛站”公共衛生間的第三衛生間,亮化增設了除“輪椅”標識外的“家庭成員”圖標,讓市民更直觀獲知第三衛生間的用途。
不少受訪家長表示,希望政府在加大建設第三衛生間的同時,再優化其中的設施建設,比如增設蹲廁等,更方便群眾如廁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