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村鎮為媒 文明著色 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肇慶全域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持續取得新成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四會市羅源鎮鐵坑村的池塘邊上盛開的花朵隨微風搖曳,溫暖的陽光灑落在村中一排排整齊的屋舍上,茂盛的大樹底下孩童愉快嬉鬧、村民閑聊嘮嗑;封開縣堪頭村的“農家書屋”里藏書萬冊,村中群眾閑暇時總愛往書屋里跑,小小的書屋,成了村民休閑學習的小天地,崇學善讀蔚然成風……俯瞰肇慶大地,各美其美的文明村鎮星羅棋布、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生機勃發、美不勝收的鄉村振興新圖卷。

        經過綜合治理的四會市羅源鎮鐵坑村煥發出美麗容顏。 西江日報記者 劉春林 攝

        “全國文明村”高要大田塱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面貌煥然一新。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賀江、東安江婉娫貫穿封開縣大洲鎮全境,兩江四岸竹茂林深、風光明麗。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鼎湖區鳳凰鎮同古村。 西江日報記者 吳勇強 攝

        四會市羅源鎮鐵坑村的池塘邊上盛開的花朵隨微風搖曳,溫暖的陽光灑落在村中一排排整齊的屋舍上,茂盛的大樹底下孩童愉快嬉鬧、村民閑聊嘮嗑;封開縣堪頭村的“農家書屋”里藏書萬冊,村中群眾閑暇時總愛往書屋里跑,小小的書屋,成了村民休閑學習的小天地,崇學善讀蔚然成風……俯瞰肇慶大地,各美其美的文明村鎮星羅棋布、交相輝映,共同組成了一幅生機勃發、美不勝收的鄉村振興新圖卷。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

        創建文明村鎮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振鄉村“精氣神”的有效途徑。肇慶正堅決落實好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一體推進富縣強鎮興村,實施文明村鎮創建“四大行動”持續激發鄉村振興活力,注重全域推進縱深拓展,堅持產業結合打造特色,動態管理重視培育等有力舉措,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持續取得新成效,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西江日報記者 蘇燕君

        景美人和  “顏值”氣質雙提升

        賀江、東安江蜿蜒貫穿封開縣大洲鎮全境,兩江四岸竹茂林深、風光明麗,沿江興建的村落環境整潔、田園景致醉人。深入其中,還能看見修繕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村民群眾足不出戶便能辦事。村中的文化廣場也是時時熱鬧,村民群眾閑暇時常常齊聚在此,唱歌跳舞、閑話家常,生活舒適又愜意。

        大洲鎮是肇慶文明村鎮的縮影。在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過程中,肇慶注重提升村鎮“顏值”,也重視涵養村鎮“氣質”,通過大力實施文明村鎮創建“四大行動”改善鄉村面貌、培育文明新風,推動村鎮文明程度與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廣大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有力打造了更多“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和美鄉村,讓百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同時,肇慶不斷加強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中心、農家書屋等鄉鎮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實現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常態化,積極運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向歪風舊俗“亮劍”,推廣積分制鄉村治理經驗,組織開展“鄉村德治行動”“星級文明戶”評選、農村道德模范推選、鄉風評議等活動,著力推動形成新風尚,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力量。

        文明蔚然成風是高要區回龍鎮大田塱村最鮮明的特點。沿著被當地人稱為最美“彩虹路”的鄉村公路直行,不久后便能來到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的大田塱村。這座被山峰環繞的村落,環境潔凈、鄰里和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一派宜居宜人的景象。

        近年,大田塱村持續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利用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場所,積極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既傳承好傳統文化、留住鄉愁,也持續破除陳規陋習,做好移風易俗工作,讓淳樸民風、文明鄉風“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家有事百家幫,如今村中風氣好得很!”村民鐘婆婆在大田塱村生活了一輩子,村中環境的改善、村民文明素養的提高,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里變化好大,我看著心里歡喜。”

        創建文明村鎮也為高要區金渡鎮鐵崗社區帶來了新的氣象。鐵崗社區今年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了村規民約并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厲行節約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為越來越多居民所接受。“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是社區里最明顯的變化。社區居民黎先生談及如今村鎮風貌笑容滿面。以往社區里誰家有喜事總是大擺筵席,場面鋪張,如今這樣的景象鮮有出現,更多的居民開始選擇少擺酒、不擺酒。黎先生高興地說:“大家辦喜事簡化儀式流程,負擔減少了,省力又省心!”

        文明新風也吹到了德慶縣馬圩鎮東升村。近幾年,東升村總是積極組織村民們參加“講文明 樹新風”道德評議會,讓村民在評出鄉村“真善美”的同時學習好榜樣。參會的過程中,常常有村民心生感觸,他們興致勃勃地講起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也用心用情為鄉村振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人人主動參與文明創建的氛圍也在此間逐漸濃厚。

        村民同富  促發展與創文明齊頭并進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過去數年,肇慶始終堅持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發展全域旅游等重點工作與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相結合,大力推動農業與生態、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引領鄉村在走出一條特色產業之路的同時打造一批具有產業帶動示范效應的文明村鎮,并以點帶面,全域推進文明村鎮、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建設,千方百計讓村鎮“富起來”,讓百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深厚的歷史文化的鼎湖區,緊緊抓住自身優勢,在發展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方面走出了新路子:鳳凰鎮新鳳村的“紅色黨建+綠色旅游”發展模式逐漸成熟,“山水鳳凰·彩虹畫廊”“鷺鳥天堂、唯美沙浦”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片加快謀劃創建,廣利街道硯洲島獲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四會市大沙鎮以美學思維開展“紅美行動”,企業、群眾“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紛紛以主人翁心態積極參與到行動當中。囤積的廢棄紅磚成為了“四小園”、小廣場、小巷道等主要建材,組成了一個個特別的鄉間小景,串聯起了獨特的紅磚特色鄉村風貌示范帶。大沙鎮的富溪下步村更成為了游客青睞的“網紅村”,每逢節日便引來不少游人。

        封開縣河兒口鎮也利用閑置地創新開展“公建民營”鄉村發展模式,為發展村鎮經濟開辟新路……

        肇慶還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俗特點、文化亮點的鎮村,著力打造具備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文明村鎮。

        四會市龍甫鎮因此受惠。去年,該鎮立足文明村鎮建設,通過加快僑恒文旅項目、旺田農旅項目和聚谷農旅項目、龍頭村委片區和營腳村委片區整體打造風貌提升項目等多個項目建設,全面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該鎮還根據不同村落的特色打造文明村鎮,不僅實現了103個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并建成了一批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已有千年歷史的龍頭村也在此列。如今,人們漫步在龍頭村,便可從村中的廉潔人物墻繪、家訓長廊、宗祠展館、清廉家風展館等系列文化載體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這條千年古村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以點帶面  文明村鎮創建向縱深拓展

        肇慶把文明村鎮創建作為常態化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引領,全力推動各縣(市、區)文明村鎮創建全域推進、縱深拓展,讓文明村鎮的創建既有廣度,也有深度。

        一方面,肇慶大力實施縣域品質提升工程,加大對縣域文明城市創建和鞏固提升工作檢查指導力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市現代文明向縣鎮村輻射,并將市級創建經驗做法和政策資源向縣(市)傾斜,指導各縣(市、區)加強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實現常態長效發展。

        另一方面,肇慶通過持續推動各縣(市)組織機制、培訓機制、督導機制、考核機制、保障機制等文明創建工作機制落地落實,實現市級層面對各地文明村鎮創建動態測評管理全覆蓋。其中,市轄區鼎湖區、高要區,以及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四會市、德慶縣結合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加強文明村鎮創建經驗亮點總結。懷集縣、廣寧縣、封開縣等地則結合省文明城市年度測評,抓好文明村鎮創建日常管理。

        “對于有潛力的村鎮,我們還要花心思進行‘孵化’培育。”肇慶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市文明辦結合我市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從各縣(市、區)選出一批具備全國、省文明村鎮創建條件的鎮、村,加大工作指導和工作扶持力度。目前,肇慶已初步選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種子選手”7個,省文明村鎮創建“種子選手”14個。

        創建文明村鎮,歸根結底,為的是百姓福祉,謀的是鄉村振興。從城市到鄉村,肇慶不曾停下文明創建的步伐,更將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以點帶面促進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更好發展,讓文明之花開遍城鄉大地,為鄉村振興凝聚起強大合力。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