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北嶺山麓重巒疊嶂。
盤古山禾雀花。
航拍峰高谷深,環境清幽的北嶺山森林公園景色。肇慶市林業局供圖
北嶺山森林公園廣場入口處。
山是凝固的詩篇,也是物化的歷史。
端州之山,以北嶺山為背景,從刀耕火種一路走來,大山腳下的端州,終于擁有了一方屬于自己的休閑樂土。文明點化北嶺山的輝煌,使它成為繁華深處的城市“桃源”,蘊藏著豐盛的森林資源,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成為城市森林公園、林業科普基地、生態旅游景區,與七星巖景區互為襯托、交相輝映。
北嶺山平均海拔500米,其中最高雞籠頂海拔1111米。北嶺山多山泉,山草獲此滋潤長得漫山遍野,深處可達一人高,讓這座“四方第一山”平添濃濃綠意,遠望四季常青。北嶺山經過綠化、美化和綜合開發,按照生態學和美學的要求,順應自然規律進行林分改造,選擇葉色、花色燦爛的優質闊葉樹種進行混交,體現南亞熱帶物種的多樣性,展現北嶺山一年四季不同的絢麗顏色。
北嶺山與鼎湖山屬同一山脈,山雖不高但具原始氣象,是天然氧庫。春天喜歡雨濕,山色空蒙中翻山越澗、沐山風浴山泉是一種天然的桑拿操。也可直抵北嶺宋坑,看看工人如何將硯石“千錘百煉出深山”。
北嶺山的景色宜人。春天花兒陸續綻放,公園里、山坡上的桃花、杏花和迎春花爭相吐艷,陣陣清風吹綠了小草,吹得人心里癢癢的、十分愜意。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盼登北嶺山的心情愈發急切了。不覺就有了一個夢,夢里,北嶺山的景色好美:春風蕩漾,青松搖曳,山巒起伏,風光秀麗,山嶺相連,翠峰環 的“山抱,林濤吼叫,山鳥啼鳴……
“有仙則名”的盤古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盤古山是北嶺山的“山中之山”,因古時有盤古廟而得名。相傳,古端州是個多民族的地方,民間流傳著《盤古開天辟地歌》:“盤古開天地,造山坡河流,劃州來住人,造海來蓄水。盤古開天地,分山地平原,開辟三岔路,四處有路通。盤古開天地,造日月星辰,因為有盤古,人才得光明。”
這首歌中的盤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為人類開辟天地,并帶來光明。從古籍記載和口頭流傳,可看出遠古神話在流傳中演進的痕跡。
盤古山是中國罕有的城市原始森林生態區,活生生把鬧市的聲音盤入“奇、秀、幽”的谷深林翠間。盤古山背倚巍巍的北嶺山,地形高低錯落,委婉中野趣橫生,起伏中藏露得當,峰高谷深,森林繁茂,動植物資源豐富,瀑布溪潺,環境清幽,最有山水型和城郊型公園的特點。立體視覺良好,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七星巖景區融為一體,湖光山色,秀美清幽。
城市公園筑起一道綠色屏障
在北嶺山南麓,有一座肇慶主城區的綠色生態屏障,那就是北嶺山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7650畝,建有3條總長10公里的登山步道、內設7個休息觀光平臺和4個特色小園,主峰將軍頂海拔758米,站在山頂平臺能俯瞰肇慶城區的全貌。
公園內途經宋坑開采口(老宋坑、宋公坑),是宋代以前開坑,坑口有好幾個,其中最有觀賞價值和旅游價值的是品字形的三個坑洞,有70多米深,其中有2個是相通,非常有趣。宋坑歷史悠久,周邊風景優美,歷來是詩人墨客登臨之地,他們寫下了不少贊美的詩章。登臨宋坑遺址,親身體會古時制硯工人“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壯舉,領略端硯文化的悠久菁華,感受中華幾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行于山林之間,“綠林綿延,林水相依。”森林公園內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生物多樣性,更為城區新增了一處天然城市綠肺,給廣大市民群眾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休閑健身好去處。公園集登高健體、休閑養生和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體,多次承擔省、市有關調研活動和各類公益性社會活動,深受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北嶺山森林公園景區于2015年1月11日建成并免費對外開放,截至2020年12月已累計接待游客超262萬人次。
2021年,肇慶市北嶺山森林公園達到國家3A級旅游景區標準,被批準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如今,北嶺山森林公園不再是單純的自然觀賞區和供公眾休息游玩的公共區域,而是正在融入城市整體發展的有機部分,已成為肇慶不可或缺的美麗符號。
西江日報記者 袁麗娟整理
圖/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