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黨建引領數字賦能激發鄉村新活力 ——封開羅董鎮鄉村振興有妙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2022年以來,封開縣羅董鎮駐鎮工作隊緊緊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要求,加快產業項目發展,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有力地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大洞村委會的積分兌換微店。 西江日報通訊員 黃瑛居 攝

        西江日報記者 王永強

        通訊員 黃瑛居 朱湛雄

        2022年以來,封開縣羅董鎮駐鎮工作隊緊緊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要求,加快產業項目發展,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有力地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黨建引領助力產業發展

        據介紹,封開縣羅董鎮駐鎮工作隊由肇慶市工信局、中國聯通肇慶市分公司、封開縣衛生健康局、封開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肇慶市生態環境局封開分局組成,駐鎮工作隊隊長鄧志鋒是肇慶市普法講師團宣講員,工作隊進駐后就制定了“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黨史理論專題課宣講計劃。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工作隊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展開了學習宣傳貫徹活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灌輸進每名黨員的腦中心中。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鄧志鋒告訴記者,只有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基層黨員才能發揮出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帶領廣大農民致富奔康。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駐鎮幫工作隊經過多次實地調研,瞄準南藥種植項目,提出了“一三產聯動,二產提升”的發展策略。在具體實施過中,工作隊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推行“黨組織+企業”的模式,在大力推動南藥牛大力、益智、砂仁等傳統南藥品種種植規?;幕A上,在縣、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打造了1300畝的封開(羅董)南藥現代產業園基地。

        “該項目的落地對羅董鎮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整治撂荒棄耕、流轉土地、聯農帶農等方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并將擦亮羅董產業名片,進一步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帶動產業經濟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鄧志鋒告訴記者,該產業園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南藥種植、病蟲防控、精準作業、產銷對接、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的作用,把羅董南藥產業園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最大的南藥智慧產業示范園區。

        數字建設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要振興,數字來賦能。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羅董鎮的數字化鄉村建設底子薄、投入少,追趕難度大。”鄧志鋒表示,為了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和鄉村治理數字化的建設進程,工作隊利用幫扶單位中國聯通的數字化資源優勢,建設一系列平臺,成為解決眾多問題的良方。如,通過中國聯通智慧黨建平臺系統進一步規范村居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和“三會一課”的開展,實現“離村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的基層黨員管理;通過中國聯通沃視通黨建智聯小程序積分支撐系統,激發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激活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和環境整治等活動的內生動力。

        羅董鎮的大洞村委會一直存在著垃圾亂堆亂放、污水橫流、家禽集中圈養等“臟亂差”的問題,幾經整治但持久效果不佳。村黨支部為此苦惱不已。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中,鎮黨委制定了《羅董鎮惠民積分兌換禮品方案》,通過建微店、攢積分、兌物品,引導廣大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革除生活陋習,著力解決和美鄉村建設難題。工作隊引進了中國聯通沃視通黨建智聯小程序積分支撐系統,通過該系統,村民們以家庭為單位,主動參加門前三包、禽畜圈養、建設“四小院”、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積分項目,到平臺上就可以拿到5至200不等分值的積分。

        “通過把積分微店建設成群眾互學互比互促的新平臺,營造了共治、共管、共促、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圍。”鄧志鋒表示,目前羅董鎮大洞村委會惠民積分兌換微店成為該鎮的一個示范項目,通過積分管理,讓鄉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使村民自治行為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激發群眾參與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的積極性,激活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和環境整治等活動的內生動力。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