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qmffi"><label id="qmffi"></label></acronym>
<bdo id="qmffi"></bdo>
<acronym id="qmffi"><strong id="qmffi"></strong></acronym>
        <table id="qmffi"></table>
      1. <track id="qmffi"></track>
      2. 數字報
        從宋徽宗《瑞鶴圖》到舞蹈《瑞鶴歸》祥云瑞鶴,共享肇慶之祥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最近把肇慶推上熱搜的國風舞蹈《瑞鶴歸》與流傳千年的祥瑞之作《瑞鶴圖》有什么淵源?元宵奇妙夜,肇慶瑞鶴歸,元宵和仙鶴又是怎樣聯結在一起的?宋人的風雅日常在肇慶留下怎樣的文化積淀……一起從《瑞鶴歸》展開一段對美的文化探尋。

        《瑞鶴圖》(北宋)趙佶 絹本設色

        《瑞鶴圖》(北宋)趙佶 絹本設色

        舞蹈《瑞鶴歸》。

        舞蹈《瑞鶴歸》。

        肇慶星湖的丹頂鶴。

        肇慶星湖的丹頂鶴。

        最近把肇慶推上熱搜的國風舞蹈《瑞鶴歸》與流傳千年的祥瑞之作《瑞鶴圖》有什么淵源?元宵奇妙夜,肇慶瑞鶴歸,元宵和仙鶴又是怎樣聯結在一起的?宋人的風雅日常在肇慶留下怎樣的文化積淀……一起從《瑞鶴歸》展開一段對美的文化探尋。

        “升龍之地,吉慶肇始”。眾所周知,肇慶古稱端州,是端王趙佶的封地。重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1118年12月5日)宋徽宗趙佶登基改端州為“肇慶府”,“肇慶”即為“開始吉祥喜慶”之意,自此“肇慶”之名一直沿用至今。鶴之祥瑞與肇慶這片吉慶之地,在宋徽宗的青睞之下,由此產生了化不開的情結,端州、宋徽宗、瑞鶴、元宵……《瑞鶴歸》巧妙地用舞蹈藝術串聯起有關肇慶和宋文化的歷史記憶,展開一段充滿祥瑞之氣的歷史人文之旅。

        “清曉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來儀。”900多年前的正月十六,宋徽宗畫下了傳世名作《瑞鶴圖》。故事發生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光彩爭華的宣德門,在元宵佳節的盛大燈會上,宋徽宗登上宣德門城樓與民同樂,汴京宮城的端門上空突然飛來了一群仙鶴,在城樓上盤旋飛舞,爭鳴和應,飛動如流,儀態萬千。大家爭相觀望,紛紛贊嘆這是“太平盛事,吉祥之兆!”宋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后將這一奇麗景觀用半寫生的方式繪于絹素之上,并用瘦金體書法記述了當時的創作情景并題詩。

        仿佛仙境般奇妙的景象被記錄在一幅畫卷之中,這一幅集詩、文、書法、繪畫于一體的作品,成為后世關于青空與白鶴最美的記憶,也是宋徽宗藝術才氣的充分展現。畫面中群鶴生動曼妙,祥云之上,姿態百變,無一相同。宋徽宗在畫中畫了二十只白鶴,在傳統繪畫講究留白的背景下,畫面密度之高讓人驚訝,但仔細觀察,幾乎沒有兩只鶴的姿態是完全相同的,可以看出宋徽宗對這種“仙禽”的偏愛。更為精彩的是天空用石青滿染,薄暈霞光,色澤鮮明,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藍天祥云,鶴舞于金色的殿頂,是徽宗對于天地人合一之解,藍天之高遠,仙鶴之高潔,又是代表長生不死的神禽,以此“祥云瑞鶴”來隱喻王朝的吉祥。

        瑞鶴歸,祥瑞到??缭骄虐俣鄠€春秋,仙鶴再次于元宵佳節來儀,鶴作為祥瑞的具象,在舞蹈《瑞鶴歸》中化為白鶴仙女的絕美舞姿,從山水美景到林中斜陽,從雨落溪谷、洞中詩壁,到亭臺樓閣、拱橋石階,直至嶺南祠堂之萬家燈火、元宵月圓、福滿人間,《瑞鶴歸》在展現肇慶人間仙境之美的同時,通過瑞鶴這一與肇慶緊密相連的文化符號和美學意象,追溯千百年來上元佳節之景和文化內涵,將鶴的高貴典雅與極具美感的古風舞蹈完美融合,從鶴的文化象征意義傳遞對和合、祈福、清雅、高潔的盛情禮贊。

        在舞蹈節目中,演員們身著飄逸長裙如仙鶴翩翩起舞,穿梭于山色裹挾的七星巖里、水霧縈繞的鼎湖山間、鶴群棲息的丹頂鶴生態園中;在星湖的鶴島上,水波光影,鶴立鶴飛,鶴鳴鶴舞,千姿百態,讓人流連忘返。擁有丹頂鶴野外繁育基地的星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肇慶七星巖景區,是“中國最美的濕地公園”之一。除了丹頂鶴,在星湖國家濕地公園仙女湖內,有成千上萬只鳥兒在此棲息,這里也因此成為獨具特色的“小鳥新天堂”。每天落日時分,數萬只野生鷺鳥覓食歸來,成群結隊,蔚為壯觀。

        無論是宋徽宗在命名時對肇慶的期許和寄托的美好情愫,還是《瑞鶴歸》里驚艷世人的山水奇景,以及現在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點節點城市之一,肇慶用綠意盎然、碧波蕩漾的自然生態,和勇立潮頭奮楫爭先的奮斗精神,以新的方式在新時代繼續演繹著屬于肇慶自己的祥和之境。

        西江日報記者 胡美娟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hangyunjinrong.cn/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av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