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實踐鋤地。
▲學生在學習種菜。
▲學生在體驗包餃子。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西江日報記者 夏紫怡
春天苦筍節、夏天種艾草、秋天落葉畫、冬天蔬菜義賣……近兩年,廣寧縣橫山鎮中心小學以省級勞動教育課題為契機,融合學校“悅文化”特色建設,形成了勞動課、常規勞動、項目式學科融合課程“三位一體”的勞動模式。日前,該校入選廣東省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特色學校。
“課堂教學永遠是主陣地。勞動課課堂教學主要以國家統一下發的教育教材和學校編印的校本教材內容學習為主。”該校校長朱秀云介紹,其中系列項目式悅課程是‘勞動悅課程’的亮點。“我們結合二十四時節氣,在校園內適時開展系列項目式四季悅課程,例如《春天課程》制作風箏、舌尖上的苦筍,《夏天課程》種艾、烹飪艾美食大賽,《秋天課程》進行田間勞作、體驗收割過程,《冬天課程》開展種菜、摘菜、賣菜系列活動。”
記者了解到,該校還進行“勞動悅活動”,其中在校外悅活動方面,該校與大志“菜籃子”農場建立勞動合作關系,打造校外勞動實踐基地,讓“菜籃子”農場成為我校師生勞動實踐場所。同時,結合特定時節,在勞動實踐基地開展項目式勞動教育實踐。
朱秀云介紹,在活動中過程還會邀請農場的專業人員適時為學生做一些技術指導,引領師生認識先進耕種機器,領略科技農業的先進性,對提高師生的勞動技能有重大意義。
與此同時,該校還開發并編印了校本教材《多彩勞動,快樂成長》,匯總了《學生勞動實踐活動掠影集》《學生勞動教育習作集》,豐富了學生勞動課程的內容。如今,在常態化校園勞動教育的持續推進下,該校學生不僅培養了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還形成了愛學校、愛班級的情操。
朱秀云認為,而校外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互動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很好地實現了以勞立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目標,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